“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正是这三十年,中德双方——中国一汽和奥迪,精诚合作、风雨同舟,共同创造了中国汽车史上无数个第一和先河。”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
正值一汽奥迪三十周年纪念,11月19日晚以“时代先行者,先行于时代”为主题的一汽与奥迪合作三十周年庆典在长春一汽-大众工厂内隆重举行。正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现场所言,一汽与奥迪携手走过30载,在这期间双方精诚合作,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无数个先河。这句话于我们听来是辉煌,但对于他而言或许还带着一些自豪和感叹。
三十年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如果说一汽-大众开辟了中国家轿时代,实现了千千万万国人的汽车梦,那么毫无疑问一汽奥迪则是中国高档车的“启蒙者”。让时间的钟摆回溯到1988年,那一年正值改革开放深化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仍旧非常落后,轿车更是一片空白。1988年5月17日,一汽与奥迪在长春签署了“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自此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开始出现高档车的身影。
在拿到数以千吨计的图纸之后,经过一年的研发摸索,次年8月,首辆国产奥迪100在一汽工厂正式下线,拉开了中国汽车工业高档车的序幕。但现实总不尽如人意,当奥迪100技术转让合同到期后,奥迪方面认为中方还不能达到奥迪在性能、品质、零部件等方面的要求,导致后续合作一度搁置 。
经过一汽与奥迪长达两年的不断沟通以及一汽坚持不懈的研发热忱, 1995年11月13日,一汽和大众汽车公司以及奥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签了有关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的合同。12月18日,三方共同修改了合资合同,将股比结构改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
回望一汽奥迪这风雨兼程的30年,我们不难发现它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行。如今的一汽奥迪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天时”、“地利”、“人和”,最关键的还在于其对于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以及中国消费者心理变化的洞察能力,也就是一汽奥迪所强调的“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
从“全价值链本土化”到“全价值链共创”
在一汽与奥迪达成合作的初期,二者就达成了“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奥迪发展战略,这也使得一汽奥迪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启本土化进程、并且本土化程度最深的高档汽车品牌。其中,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本土化研发是一汽奥迪“全价值链本土化”中成效最为显著的一环,也使得一汽奥迪的销量在国内立于不败之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高端汽车消费用户特别在意车内后排空间的大小,一汽奥迪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要,在C5原型车设计的初期,把加长的因素与相关数据融入进去,并充分考虑了加长后整车的性能、安全、美感,采用了专门为加长版车型量身打造的零部件,使得车身在轴距加长的基础上依然能保持完美的线条。在随后一汽奥迪研发的多款车型中越来越多的加入了专为中国特制的配置,例如四驱空调系统、宽大座椅,负离子发生器等,都得到了消费者良好的反馈。
然而随着“全价值链本土化”的一汽奥迪模式逐渐被其他豪华品牌所广泛模仿,一汽奥迪也在持续不断地思考如何将奥迪品牌在本土化方面做到更深入,更彻底。在一汽奥迪30周年庆典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正式宣布一汽奥迪将从“全价值链本土化”向“全价值链共创”升级,未来一汽与奥迪的合作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亦功
从“全价值链共创”的广度出发,一汽与奥迪将会达成从产品技术研发到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的多方面合作。新能源方面,2025年一汽奥迪的新能源车型占比将超过30%;智能网联方面,2025年前奥迪车型将百分之百实现车联网前装,奥迪移动出行和数字化线上平台也将拥有超过200万活跃用户。另外从生产销售到联合数字化、金融服务领域的合作也会同步展开。
总结
经过三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一汽奥迪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价值链本土化”战略的布局下,一汽奥迪为国内社会经济及汽车工业的全价值链提升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0年来,中德双方都获得了巨大回报,并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未来,双方将携手走入“全价值链共创”的大门,以更领先的姿态颠覆行业的认知,为中国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我们仍期待着一汽奥迪的下一个30年。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