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没能避开的“问卷设计”之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03 14:29:43  阅读:519+ 来源:自媒体作者:不感兴趣

讨伐学术垃圾,净化学术圈生态,是每一位学术道友应尽的江湖道义。

那些数据造假的学术“有害垃圾”、灌水敷衍的学术“湿垃圾”层出不穷,固然令人生厌。但那些由于人为处理不当,险些偏离研究正轨的学术“骚”操作,往往更需要我们警惕。

今天学长就来和大家聊一聊,“问卷设计”中的那些事儿。

话要怎么讲,问题要怎么问,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问卷要下的功夫。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问题只有切中靶心,数据才能站得住脚。

来,学长特意挑了几个典型,给大家自行感受。一步踩错,朋友你可能就危险了… …

下列内容,欢迎各位朋友对号入座,学长没有任何恶意。

如有雷同,那就对了!

Round 1“请问你家过去一年的湿垃圾消耗大概是多少?”

(莫名其妙 ???你告诉我怎么计算)

Round 2“目前环境态势恶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迫在眉睫,您觉得各地政府是否应该尽快将垃圾分类工作提上日程?

(你话都说到这一步了,我难道还要冒着全民公敌的风险,“揭竿起义”吗?)

Round 3 “您最近一周有做过不遵守垃圾分类的行为吗?

(你是居民环委会派来的间谍吗?顶风作案?我这么想不开的吗?)

Round 4 “城市环保首先要从‘垃圾减量’工作入手,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垃圾减量’… 额,我只听说过分类,减量要做啥?)

Round 5 “媒体上最近经常报道的二噁英,对你在食品消费的选择上会有影响吗?

(二è英、二wù英,这是哪来的生僻字,为难我这个乡下人吗?)

虽然连起来读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为什么做起来都别别扭扭的…

数据质量低,谁来背锅?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一切不以无限接近社会真实数据的测量,可以说都在耍流氓。“浪费时间、浪费经历、损耗财力”。

当你费尽口舌、软硬兼施、八面玲珑的哄着、闹着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填下了一堆“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的问卷,最终却发现,在数据回收的过程中,填答各种Freestyle,可用数据寥寥。

这个时候,你扪心自问,兜了这么一大圈,你图什么呢?

当你强忍下暴躁的想揪出那些问卷Bug们的怒火,安慰自己重头再来时,学长劝你不妨先冷静,瞅瞅你的“问卷”设计是不是就那么得无可指摘。

不要以为学长这样说,是有意来拆台子。我不信你没有碰到过上述那些一而再、再而三试探你忍耐力底线的朋友圈“蜜汁问卷”。这类恼人的问卷,通常以“狗皮膏药”的典型特征见长,既让你碍于情面、推拒不得,却又一步一挖“坑”

“你问卷,还是你问卷”

问卷是公认的“结构化”测量工具,每一次发问都追求有理有据、有章可循。但即便照搬量表,依然不乏有不少自作多情的问卷设计者,坚持要做独树一帜的烟火,频频发布那些“天知、地知,我知,唯你不知”的“自嗨型”问卷!为难他人的同时,到头来更为难自己。

那些“答不上来的、记忆有误的、不好意思做真实自我揭露的、还有洞察了你的问卷意图巧意迎合的”,五花八门看似循规蹈矩的答题,实际上都只会让你距离人类社会真实数据愈发偏离。

“成也问卷、败也问卷”

问卷设计的初衷,本是要使收集来的数据更能满足精准测量的要求,若是不能擅加利用,恐怕你的研究,就会像被阻塞的管道一样,从头堵到尾。其次,问卷设计不仅是门技术活,更是访员与受访对象间的博弈。理查德·怀斯曼曾用“怪诞”一词,描绘了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光景。同样的,放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这一原则依然适用。那些偏好“走捷径”的受访者,更需要我们一步步避开可能的“无应答”陷阱,重新规划问题与选项设置。

正所谓 “成也问卷、败也问卷”,不同于实验室环境,现实环境复杂难测。当我们费尽心思构想出“问卷”这套结构化的测量工具时,学长建议你不妨再多了解一下社会心理学的“潜规则”。更好的理解你的受众,多试着站在受访者的角度审视你的问题设置,如此,在走马观花的网络调查环境中,才能少一些戾气与暴躁,多一点Peace & Love~

好了,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解决问卷设计过程中的难题与缺陷,为后续的统计分析铺垫高质量的数据基础。暑期,学长特别为大家邀请到了SurveyPlus数据公司的项目总监胡婧炜老师,为大家一一讲解“数据搜集过程中的那些事儿”。还徘徊在“如何搜集目标数据,如何使数据更好的匹配研究诉求”的学友朋友们,可要抓紧机会哦!

胡婧炜:北京大学政治学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调查方法硕士,曾先后任职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和社会研究中心,期间全程参与北京大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设计、开发测试、调查执行和数据管理。在美国市场研究公司Westat、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也有过工作经历。主要研究兴趣是问卷设计、网络调查方法、网络样本构建。在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Survey Methodology,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社会》等期刊发表调查方法相关文章。

在密歇根大学攻读调查方法博士期间回国创业,其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调查、数据分析和可视化SaaS平台的科技公司。担任瀚一数据科技有限公司(SurveyPlus)合伙人,项目总监。

课程目标

我们今天有很多的数据资源可供选择,也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和工具帮助我们获取数据。尽管如此,传统的调查数据作为数据家族中的一员,仍然是学术研究机构、公共部门和商业组织开展研究和进行决策所依赖的重要的数据来源。调查数据是一种“厚数据”,在一些领域,其作为数据“金标准”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结合案例的方式,系统地讲解调查全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方法,以及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调查方法和理念的更新和改进。课程定位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致力于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如下问题:

(1)在没有现成的可匹配研究需求的数据的情况下,如何主动地去收集我们想要的数据?

(2)如何使所收集的数据满足“精准”的要求?

(3)如何借助现有的技术和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数据?

对于不需要自己收集数据的研究者,对数据收集过程的了解也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和更正确地使用手头已有的数据。

课程大纲

第一讲:数据收集的方式

1. 背景:数据收集方式概述

2. 访员参与下的访问:面访与电访

3. 计算机辅助调查:CAPI与CATI

4. 受访者自填式访问:网络调查

5. 调查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6. 混合访问

7. 其他数据收集方式

8. 追踪调查

第二讲:认知基础与测量

1. 受访者答题心理模型

2. “走捷径”的受访者

3. 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4. 事实性问题的设计

5. 敏感性问题的设计

6. 态度性问题的设计

7. 问题的选项设置

8. 问卷测试

第三讲:误差的来源、衡量与调整

1. 概述:调查的质量与误差

2. 无覆盖误差

3. 无应答率与无应答误差

4. 无应答误差的事后调整:加权与缺失数据插补

5. 测量误差

6. 多源误差

第四讲:网络调查方法

1. 网络调查的背景与特征

2. 网络调查的方式

3. 网络调查的抽样

4. 网络调查的问卷设计

5. 网络调查的技术准备

6. 平台、设备与体验

7. 邀请与应答

8. 项目管理与执行

适用人群:

  • 需要开展调查、收集数据的研究人员
  • 希望对调查方法有全面系统了解的学术/市场调查机构/项目工作人员
  • 其他任何对社会调查感兴趣的人员

课程信息

时间:8月5、8、12、15日晚上19:30-21:30

费用:原价299元/人,前50名249元/人

直播方式:学术志平台直播

报名截止:8月5日晚上19:30

咨询联系人:2号学长,微信:zhishenxuezhang

☞为保证课程效果,此次课程有限额,请大家尽快报名!

▲长按二维码报名

注意事项

1.支付成功后,请务必点击完成,并长按二维码加入QQ交流群,加群请备注:付款订单号。订单号在微信公众号“学术志”-学员服务-我的订单里面查找,如未保存群号,也可在我的订单中查看。

2.本次为学术志平台直播,具体直播方式请在微信公众号“学术志”后台回复“直播”即可见,群文件也会上传指导文档。

3.本次课程为网络直播课,视频版权归讲师及学术志平台共同所有,课后提供一个月的在线视频供学员复习,回放截止到9月15日晚24:00时(请下载学术志APP,登录账号点击“已购课程”观看回放),仅限个人学习使用,不得外传。报名之后不提供退费,敬请理解!

4.本次课程提供电子发票,在学术志微信公众号的学员服务-我的订单-开发票-发票中心提交发票信息并核实修改后提交开票,开课后一个月内可在公众号中查看下载,也可在所留邮箱中查收下载。如对发票报销存在疑问,请咨询财务武老师,联系方式:13552535030。

温馨提示:

由于报名人数较多,学长工作量大,有时看到大家的疏忽会回复的比较晚,请大家在学长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申请加群,其他时间加群,学长会在上班时间尽快通过,请不要着急!

查看更多优质课程可关注学术志

点亮“在看”

上一篇:原创
下一篇:原创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