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8日召开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六届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倪红发表了题为《移动源排放法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报告。她表示,温室气体协同减排是未来监管需要考虑的问题,国六标准之后还会有国七,排放监管会越来越严。
据介绍,目前我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但达标情况尚不乐观,颗粒物超标问题尚未解决,NO2指标有反弹、存在超标风险,O3升高、未来存在很大超标风险,燃油(特别是移动源的使用)产生的NOX排放远高于美国和欧盟……其中,移动源污染物排放占比较高,表现为柴油货车超标排放问题突出,燃油和车用尿素不达标情况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汽车生产、维修行业散、乱现象严重,道路运输结构不合理、公路货运占比较高,道路货运行业问题加剧如超载超限、超标排放,排放造假情况严重,环境监管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全国专制监管人员不足3000人,其中北京和天津合计就1100人,人均监管17万辆车,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倪红称。
近年来,移动源减排政策快速推进,移动源环保管理的文件已形成体系,包括1个总文件、3个攻坚方案、3个专项攻坚方案,移动源秋冬攻坚方案多措并举。监管部门在严格落实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老旧车淘汰、严厉查处机动车排放超标行为、加强油品监督管理、建设机动车“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方面花了大力气。
对于未来排放标准的发展趋势,倪红表示,眼下排放控制技术的潜力已能够支撑超低、近零排放的控制要求,但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全新的挑战,如N2O、NH3的排放及混合动力车辆的排放问题等。
“未来要依托结构性调整、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达标监管深入挖掘减排潜力,后续排放标准的制定,将更加契合移动源减排管理和技术及行业发展需要。”倪红说。
本文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李寅博_NA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