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财经社 王灿
编|鹿鸣
当互联网造车被大众诟病为“PPT造车”,新造车的另一些主角——实体经济的老板们“挨的骂”要少一些,但这更是因为这部分新造车尚未实现代工厂规模化量产,或者仍徘徊在专用车市场。不过,无一例外的是,实业富豪们,都想搭上新能源的红利期。
AI财经社梳理诸多造车的实业富豪发现,多位杀入造车行业的富豪身家都达到了数百亿元。胡润百富榜显示,在去世的前一年,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2017年的身家达到450亿元。在2015年,如日中天的贾跃亭凭借450亿元的身家提出自己造车梦。即使是遭遇信披违规风波的宁波首富熊续强,在2018年的身家也达到了295亿元。
对富豪而言,造车,有钱,能投入只是最低标准,无论是对车辆复杂度的判断,研发与销售策略,以及对旗下其他产业的联动效应,都将在实质上影响着车辆出厂后的效果,以及车厂的业绩,直至富豪本人的身家。
宝能集团:去年观致亏损120亿
曾因二级市场“宝万之争”而成为公众人物的宝能实控人姚振华,是新造车领域的标志性玩家之一。在2018年胡润百富榜上,姚振华以1000亿元的身家排在富豪榜第12位。
宝能的新造车布局方向有二:一为建设新能源产业园,二是入场整车制造。而从2017年开始入局新造车的宝能集团,其跨出的第一步便是频频拿地。
2017年10月起,宝能集团开始和各城市政府签订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合作协议,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均在百亿元以上。
根据协议,宝能集团在两年内分别同杭州、昆明、广州、陕西省西咸新区、昆山、贵阳等城市或开发新区合作,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拿地数万亩。其中,土地用途包括生产用地、零部件配套用地、生活配套用地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昆明市滇中新区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宝能集团还将物业开发、文旅等纳入项目规划范畴。
再看回新能源汽车,在宝能集团同各地政府的合作项目细节中,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被明确列出。其中,宝能在广州、昆明、西咸新区等地的新能源项目首期规划产能均为50万辆,而其杭州项目的规划年产能为30万辆。
累计数百万辆的规划产能只能从建厂造车而来。对于整车制造,宝能集团选择的主要方式是收购整车厂:2017年3月,宝能集团成立了子公司宝能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吹响入主车厂的号角。但就宝能目前在整车方面的动作来看,尚不能满足产能要求。
2017年12月,宝能集团斥资65亿,从奇瑞汽车手中收购了其高端品牌观致汽车51%的股权。此前,观致汽车营收始终不佳;根据财务数据,其在2014至2016年间的年净亏损额分别为22亿元、25亿元和19亿元。
收购观致汽车后,宝能便开始用“自产自销”的方式拉动观致旗下车型的销量。
根据收购协议,宝能集团将旗下的共享汽车租赁业务“联动云”同观致汽车的销售连接在一起:“联动云”需从观致汽车完成采购。
借宝能集团之力,观致汽车的销量自2017年12月起开始提升。根据乘联会2018年相关数据,观致汽车2018年的年销量为63179辆,同比增长322.35%。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观致汽车与宝能集团的协议,宝能原本计划在2018年从观致采购共95000辆汽车。
此外,即使销售数据拉升,但观致汽车仍未进入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梯队,且其营收不佳:根据2018年财报,观致汽车已亏损逾120亿元。
除了高额亏损外,观致汽车在2019年的销量也大幅跳水,据了解,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观致汽车累计销量仅为824辆。其中,观致3车型在五月的销量为负271辆,系4S店将车退回厂家所致。
在2019年4月,曾有消息称观致汽车常熟工厂已开始停产减员。同月,有30家经销商共同向观致汽车致函,控诉观致汽车无法履行新车投放计划,并提出“退网补偿”的要求。经销商方面曾表示,多家经销商的月亏损超过20万元。
这边新造车出师不利;彼端,让宝能发家的地产业务,却也正面临瓶颈。
2016年,宝能集团旗下宝能地产的销售额为142亿元,而2017年这一数字下降至119亿元。
对于在老本行内的困境,姚振华曾公开表示,2018年宝能旗下另一地产公司宝能城发要新增15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以达成“产业+住宅”的图景。
而根据公开信息,宝能城发在过去一年的拿地成绩并不突出,仅有包括哈尔滨、太原、商丘等地的买地信息,且少有宝能城发作为目标的产业地产。
而由于宝能在新能源合作项目上屡屡加码,其项目用地是否会成为宝能借新能源红利变相囤地的砝码,这一点尚待观察。
杉杉股份:改道专用车,资质仍不好拿
当豪气的地产公司渴望借上新能源的东风,其他实业大佬也同样将新能源和新造车视为转型机会,以西服起家的杉杉股份便是如此。
1996年,凭西服闯出一片天的杉杉股份在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服装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杉杉股份掌门人郑永刚的身家达到110亿元。
在这背后,郑永刚已经发现了服装零售生意的局限性,开始谋求业务转型。
2001年,杉杉正式迈步进入新材料领域,经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并将其逐渐替代服装成为杉杉的支柱业务。
随着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迎来风口,杉杉看到了新科技的机会和利润空间,开始瞄向整车制造;但与宝能系的收购乘用车企不同,郑永刚选择了合资,并从专用车,而非乘用车切入。
这和专用车的资质门槛相对乘用车较低不无关系。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专用汽车和挂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专用车在采购的车辆或底盘基础上即可制造完成。
此外,由于有生产资质的车企在满足相关规定后,可生产同类新能源汽车产品。这样的改道便可保证杉杉搭上新能源的顺风车。
2011年1月,杉杉系的首家电动车企业,宁波杉杉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从2015年起,杉杉正式入场专用车。
但让杉杉的造车梦颇为尴尬的是,青杉客车虽然获得了专用车生产资质,目前仍不具备造车资质,只能通过合资方式建厂生产。
2015年1月,杉杉股份以宁波杉杉电动汽车为主体,同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和北奔重型汽车集团,合资成立了内蒙古青杉客车有限公司,并作为该企业的控股股东。
入主新能源,始终离不开的一个词就是烧钱。
2015年5月,杉杉股份发布了拟募集34.56亿元的定增预案,用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一年后,杉杉再投50亿元,将位于宁波的服装生产厂区改造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算是彻底抛下了曾经的服装生意。
但杉杉是一家有能力玩转资本的公司,其掌门人郑永刚的“玩壳”经历便证明了这一点。郑永刚曾公开表示,杉杉是一个资本运作比较成功的金融企业;而他本人,则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
2014年11月,杉杉系旗下的泓石投资斥资12.9亿元受让浙江艾迪西流体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共8950万股股份。其中,郑永刚作为艾迪西的大股东,当时持有26%的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后,杉杉系便借艾迪西重组的契机,帮助申通快递借壳上市。根据公告,该次交易置入资产申通快递100%股权,预估价值约为169亿元,预估增值率为755.45%,溢价7倍。上市后,艾迪西从13.7元涨至47元,使得杉杉在这次交易中重大利好。
虽然看起来“孤注一掷”新能源车,但比起乘用车市场,专用车如新能源公交车等,成本更小,且更容易获得政府政策的支持。
2019年8月,杉杉股份旗下公司穗甬控股同延吉市空港经济开发区,合资成立延边国泰新能源汽车项目,开始生产新能源车。据了解,这一项目属于吉林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总投资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