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2个月的防控,如今国内的疫情已经能得到有效控制。与之相对的,则是海外多个国家的疫情爆发。当国内的各大主机厂商、零配件厂商如火如荼地开展复工复产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是大量的工厂进入了停工停产。正如同国内工厂停工会导致海外工厂无法生产一般,海外工厂的停工停产,也同样会对国内的产业造成一定影响。
目前可知的是,据相关统计显示,包括大众、戴姆勒、福特、日产、特斯拉乃至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豪华品牌在内,海外共有近20家汽车企业、100多家汽车工厂受到疫情的影响,进入到停工停产的行列之中。
大面积的停工停产,导致的自然是企业利润的降低,然而此次距离欧美车企上一波的“裁员大潮”过去并不久,在利润进一步收窄之下,欧美车企是否会延续这波裁员大潮,进一步节流?与此同时,尽管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汽车市场却依旧未见回春,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在种种现象交叠之下,今年的汽车界到底有多难?
2月份,国内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5.2万辆,同比下滑78.5%,大量车企的销量下跌幅度逼近90%,单一品牌过万销量已是翘楚,冠军车型销量也不过是4000辆出头。而根据乘联会、中汽协及其他行业协会给出的各项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产销下滑趋势已经明显收窄,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是从目前的产销关系来看,曙光还未来临。
目前受产能影响,尽管经销商大都早早复工,可由于供应量的问题,导致部分热门车型已经出现库存空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很多车型不得不收窄优惠,以思域为例,部分4S店甚至出现展车都被提走的情况。尽管部分销售表示:目前除了身处疫情重灾区的地区以外,其实大多数品牌都能保证尽快提车。但从真实的情况看来,这需要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热门车型除外。
销量暴跌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是发生在经销商身上,车企同样受到波及。前段时间,包括北汽、威马、博郡在内等汽车企业均被曝出降薪。而官方对此的回应几乎都以人员优化、业务优先为主,可见国内部分车企已确定进入“节流”缓解损失的阶段。
而为了帮助国内汽车产业复苏,中汽协前段时间更是一连发出14条汽车产业建议,当中诸如推动解除限购、个人购车支出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适当调整2020年企业“双积分”考核要求、优化并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均包含在内。对于这些建议是否真的能帮助汽车产业复苏,我个人持保留意见。但是,比起中汽协,我个人更愿意去相信国家相关部委在最近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政策。
从3月上旬,海外就陆续传来工厂停工停产的消息,截至目前,停工的车企已达近20家,牵涉的工厂超过百家。由于汽车发展业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一个全球化产业,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疫情的全球爆发,将没有一点车企能够独善其身。但是,此次停工停产所触发的影响也不会一下子爆发开来,而是会在未来几周内逐步显现,届时受一定的影响的将不只是海外企业,还包括刚刚开始复苏的国内市场。或许,前段时间供应链紧张的问题会再一次在国内出现。
而且更重要的是,疫情在海外的蔓延还在持续发酵中,如若疫情进一步蔓延,海外的汽车工厂还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且可能比国内要严峻得多。因为不同于国内,海外有很多车企依赖于出口销量,尤其是豪华品牌,在停工停产期间所受到的损失是惊人的。
而且反观国内,根据海关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国内2019年的汽车零部件进口额为367.11亿美元,其中前五名的汽车零部件来源国分别是德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及墨西哥。目前,这5个国家大部分都是疫情的高风险国家,随着疫情的不断恶化,这些国家的零部件工厂早晚也会进入停工停产的行列中。届时,一旦国内相关的零配件储备消耗殆尽,又无法找到替代产品时,国内的整车生产和零部件生产必将受到二次冲击。
而且,由于国外疫情越发严重,加之汽车产业链链条长、范围广和透明度低,因此除了会对国内的整车和零部件进口造成影响以外,还会对国内的整车和零部件出口造成压力。这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在2月份凭借出口打开销量突破口的国内车企,将很难在3月乃至4月继续发力,中国汽车出口的计划或将再一次被放缓。
依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车市都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随着海外情况的进一步恶化,长时间的停工停产必将对国内的汽车生产造成二次冲击。目前,海外不少车企和零配件厂商都开始转产医疗物资,这其实类似于国内车企前段时间的做法,既可以加快各个国家医疗物资的补充,更是有助于疫情的控制,既是解人类燃眉之急,也是积极自救的最佳办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